师资队伍
李永杰
姓 名:李永杰 电 话: 办公室: | 职 称:教授 邮 箱:liyj@scnu.edu.cn 个人主页:teacherinfo.php?mid=31 | |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 ||
---|---|---|
一、个人简介 男,1952年生,经济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经济等。 二、教育背景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 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 政治思想教育专业,哲学学士 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 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 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 三、学术经历 四、主讲课程及研究领域 本科生: 硕士生: 劳动经济学前沿专题 博士生: 高级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经济问题研究 研究领域: 劳动经济学 五、学术兼职 (1)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劳动科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3)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 (4)广东省就业促进会副会长 (5)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 (6)广东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副会长 (7)广东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 六、历年的研究成果 (一)主持的科研项目 (1)广东劳动关系转型与企业创新升级之路: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编号:2014WZDXM014,2015 (2)南海高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公共政策研究(第二期),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人民政府(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课题),2014 (3)南海高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公共政策研究(第一期),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人民政府(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课题),2012 (4)广东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特别委托项目,课题编号:GD2011TW17,2012 (5)加快推进和完善广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编号:2012B070300001,2012 (6)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课题编号:GD10XYJ12,2011 (7)国际贸易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机制与政策——以广东发展为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编号:8151063101000051,2008 (8)广东创新型企业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编号:2007B070900096,2007 (9)广东农业安全发展战略,省长专项课题(广东省财政厅2007 年度一般预算支出项目),2007 (二)论文 (1)工会存在“工资溢价”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2)国外创业与就业关系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9 (3)对外贸易、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基于1979-2008年广东省数据的实证研究,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4)资本结构和管理报酬的业绩敏感度:基于自由现金流理论的实证分析,中国劳动经济学,2009.2 (5)国际贸易影响就业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 2008.11 (6)广东科技创新法规体系建设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8.7 (7)公共选择与和谐发展:理解中国经济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南方经济,2008.7 (8)中国特色的刘易斯转折点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路径选择,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学报(社科版),2008.4 (9)广东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治理结构和模式选择,中国劳动经济学,2008.2 (10)经济转轨下劳动争议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学报(社科版),2007.6 (11)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旅游学刊,2007.4 (12)工资差异理论研究发展动态,经济学动态,2006.3 (13)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财贸经济,2004.6 (14)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外文版),2000.1 (15)加强区域合作、发展跨国经营──大珠江三角洲走向国际市场的选择,世界经济,1997. 12 (三)著作 (1)《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社会主义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四)其他出版物 七、历年的获奖情况 (1)2009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际贸易影响广东就业实证研究 一等奖 论文 (2)2007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研究报告 二等奖 研究报告 (3)2005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经济定位与粤澳经济合作发展新阶段 提名奖 论文 (4)2005 广东省人民政府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 一等奖 论文 |